岷江,岷江發源于岷山弓杠嶺和郎架嶺,古稱汶江和都江,以岷山導江而得名,發源于岷山弓杠嶺和郎架嶺,全長735公,是長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。都江堰以上為上游,以漂木、水力發電為主;都江堰市至樂山段為中游,流經成都平原地區,與沱江水系及眾多人工河網一起組成都江堰灌區;樂山以下為下游,以航運為主。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條,上游有黑水河、雜谷腦河;中游有都江堰灌區的黑石河、金馬河、江安河、走馬河、柏條河、蒲陽河等;下游有青衣江、大渡河、馬邊河、越溪河、萃河等。
岷江源頭位于川西北松潘縣和九寨溝縣交接的弓杠嶺,因其嶺如弓之杠得名。這里埡口海拔3690米,藏語意思為“都喜歡山”。從九寨溝去到黃龍景區的旅游公路途經于此,岷江源是一片開闊的沼澤地,它是所有大江中唯一以沼澤為源頭的。(賽克數碼---影像測量儀之家 攝)
岷江上游居住著古老的羌族,他們保留著純樸的習俗,善于營造高聳的石碉樓和晃悠悠的索橋。江邊的石崖上,歷代船夫用篙桿留下的杵窩,見證著當年航運的艱辛。從彭山到宜賓以南的岷江兩岸有著數以萬計的崖墓,體現了“居于石室,葬于石穴”的巴蜀古俗。
岷江“濯錦清江萬里流,云帆龍舸下揚州”,除了李白這首汪洋傾瀉的詩,杜甫也有《清江》詩:“清江一曲抱村流,長夏江村事事幽。”高駢《錦江寫望》詩:“蜀江波影碧悠悠,四望煙花匝郡樓,不會人家多少錦,看來盡掛樹梢頭。”寫的都是成都的水,成都的河流。
在一些雕刻精美的漢代崖墓中,佛教風格的造像顯示了佛教由西南傳入的痕跡。在唐代千佛巖下,至今(2009年)還可見到水域居民的“六月六踩蓮花會”。四鄉的香客集聚一處,口唱蓮花調,象征性地踩著“蓮花”過“河”。岷江穿過嫵媚的青神峽,與青衣江,大渡河共匯于樂山凌云巖下。
岷江是古蜀文明的發源地,對四川方言的形成和發展有很大影響,至今在語言學分類中,被稱為西南官話代表的四川方言還有一個分支叫岷江話,又叫岷江小片。